Focus Hatchback
1,497
c.c.
掀背
3
車型
83.9 - 97.9萬
查看所有照片
105,280
2018
10月
1
豔陽之下,法國蔚藍海岸大城尼斯,礫石灘上躺滿從全球各地前來享受日光浴的人們,碧藍的清澈誘惑著每一個靈魂,任何人都想要跳進地中海享受那股冰涼。小亮無緣享受,卻不覺得可惜,因為這趟千里迢迢,是為了搶先體驗認識了近 20 年老朋友的最新銳變─Ford Focus。
對年輕的車迷朋友而言,Ford Focus 一定不是款陌生的車。誕生於 1998 年,以全球車為定位的 Focus,在 2001 年以進口方式導入臺灣市場。剛加入 U-CAR 團隊不久的小亮,正好躬逢其盛,有幸試駕到首代 Focus 的各種車型,包含 5 門掀背、4 門轎車以至於性能版的 ST 170。其前衛的造型、紮實的車體剛性、靈活的操控與滿滿的樂趣,讓小亮至今仍回味無窮。
隨著第 2 代產品的國產化,針對臺灣市場開發後座出風口,德系操控風格與良好空間,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第 3 代產品更為流線優美的帥氣外型,更吸引了眾多年輕消費者。有幸見證到 Focus 在臺全程發展的小亮,自然迫不及待想要看看 Ford 這次又為大家準備了什麼精彩的菜色。
全新 Focus 的外觀相當地漂亮,相對於第 3 代年輕帥氣的風格,第 4 代的造型顯得較為沈穩細膩,走高雅路線。
Ford 的設計師表示,為符合市場的定位,第 4 代 Focus 的車身長度與第 3 代產品幾乎相同,但是設計上刻意將 A 柱的位置向後推移,並取消前座三角窗,全車的肩線亦向上提升,因此全新一代的 Focus,有著修長的車頭與完整的玻璃窗,同時帶著厚實的車身。這些設計元素都是在豪華車品牌上所常見地,因此側面視覺的比例,為 Focus 帶來較前款產品更多的豪華感。連閱車無數的同行前輩也表示,Focus 的側面視覺有著 BMW 般的感覺,其設計上所帶來的高質感,無庸置疑。
與前幾代 Focus 車側簡單明快的線條相比,全新 Focus 的車側設計就顯得豐富而有層次。車側的腰線隨前後輪拱微微起伏,而鈑件亦有外擴,為 Focus 帶來前幾代車款所沒有的肌肉感。
車頂的曲線及車側線條的轉折不若第 3 代那樣俐落,窗框的線條也多了圓角,較第 3 代的風格顯得較為典雅。
相對於在車身比例上的改變,正車頭的視覺衝擊並沒有像是側面來得大。並不讓人意外地,Focus 的車頭水箱罩設計,仍是採用目前車壇主流的六角形設計。然而,第 3 代 Focus 在小改款時導入國人俗稱「馬丁頭」的設計,便已經是六角形的水箱護罩,因此其正面視覺的改變,就不若車側變化來得大。
仔細比較,Focus 的六角形水箱罩兩側的邊長,也由原本的上長下短改為新式的上短下長,讓視覺的重心升高,與車側升高的腰線相呼應。新式的頭燈組,內嵌勾狀的日行燈,讓前方的面容在尊榮感中加入銳氣,搭配上引擎蓋上的 4 道折線,整個線條顯得英氣勃發。
車尾的設計則較第 3 代來得圓滑飽滿,搭配新式立體設計的尾燈組以及光條,同樣提供細緻而尊榮的視覺感受。
整體的感覺,第 3 代 Focus,就像是穿上全套運動服與球鞋,隨時都打算要球場上衝刺突破的運動員,彰顯內在源源不絕的動力與衝勁;第 4 代的 Focus 則是穿上了筆挺合身的西裝,準備在商場上展現精練睿智,一展長才。
事實上,在同樣的肌理線條上,Ford 亦為 Focus 打造了大量鍍鉻飾條點綴的 Titanium、前後氣壩尾翼的 ST Line 以及最頂級豪華的 Vigneli 等 3 種不同的套件及等級,提供不同的面容,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選擇。而除了試駕的車款之外,Ford 還展示了 Focus Active,加高了 3 公分,加上防跳石霧面包圍的套件,讓 Focus 有輕度越野的功能,看起來亦相當討喜。
車室空間的表現,自然亦是 Focus 改款打造的重點。相對於前一代產品較為年輕跑格化的設定,第 4 代 Focus 配合著外觀較為尊榮的風格設計,內裝的設計質感亦有相當大的提升。整體的風格簡單大方,而在試駕過程之中亦讓人覺得組裝相當紮實。Ford 的產品人員在介紹時表示,Focus 的內裝是以 0 間隙的方式進行設計,各部件的精度提升,以讓中控臺各組件可以緊密地組合在一起,提供良好的表現。上方亦加以軟質塑料的包覆,帶來良好的觸感。
一如外觀上以不同的風格進行點綴,Ford 的內裝設計師在新一代 Focus 的內裝設計上亦下了相當的苦心,Titanium、ST Line 以及 Vignale 車型的內裝,座椅椅面、內裝風格還有飾板等,均有不同的風格與搭配,提供車主不同的風格與享受。
中控臺主體的多媒體系統,以 8 吋全彩觸控液晶顯示器為主體,搭配 2 個旋鈕以及 5 個音響控制的快捷鍵,界面十分簡單清爽。
Ford 的工程師表示,不少第 3 代 Focus 的車主反應中控臺上的按鍵過多,讓使用界面變得過於繁複。因此配合此次的改款,系統以觸控彩色液晶螢幕為主體,使用者可以用類似平板的點選拖拉等方式操作,更接近現代使用者的習慣,也因而可以大幅減少實體按鍵的數目。Ford 工程師表示,這代 Focus 操作界面的按鍵數減少達 50%,相當不容易。
除了風格,空間更是 Focus 車室內絕不會讓人錯過的一大亮點。Ford 的工程師亦讓 Focus 內部的空間大幅的放大。雖然車身長度幾乎不變,但是配合四輪外移、軸距加大,以及更寬的車身,讓車室空間整個放大。不僅如此,Ford 的工程師還把中控臺縮小,盡可能前推,並下降,留給前座乘員良好的膝部空間與視野;排檔座的鞍部亦盡可能縮窄,讓乘員的腿部空間更為自在。
在車室的設計上,亦做出了調整,將著座點的提高,帶來乘坐體驗的全面提升。
著座點就是乘員乘座椅面的高度,是所有車室內裝設計的基礎。這個點加上坐姿的設定,基本上就決定了車室內所有配備與介面的相對位置,是車輛使用好不好、乘坐舒不舒服的關鍵。提高的著座點,讓乘員坐在車室內的姿勢更像是平常坐在座椅上的姿勢,更自然也更舒適。
以小亮 173 公分、破 100 公斤的超碼體型,坐在 Focus 前座相當的舒適自在,頭部還有 1 個拳頭的寬裕,座椅也有良好的包覆性,2 天的行程之中,相當地舒適。
後座的空間表現更是讓人驚豔。在前座已經依小亮需求設定好位置之後,後座的膝部還有近 2 個拳頭的空間,遠超過小亮對於這級距掀背車的期待。
而在車室內的橫向空間,Focus 的肩部空間亦十分寬敞,活動十分輕鬆,相信即便是坐上 3 名乘員,亦能有著不錯的表現,若是 3 位青少年,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唯一略為美中不足的,是後座的頭部空間並不若前座那般理想。在椅面坐滿、正襟危座的狀況下,小亮頭頂跟車頂之間,大概只剩下半個拳頭的空間,對於再高一點的乘員,就會顯得侷促。這因為圓潤化的車體線條,在 B 柱之後向下收斂,加上提高的著座點,壓縮了後座縱向的空間。所幸有著很讚的膝部空間,加上一般人坐車也不會正襟危座,臀部略向前移,其實乘座起來相當的舒適。
除了依車型不同,內裝設計不同之外,全新 Focus 的音響設備亦是不凡,所試駕的車輛上,就配置了全套音響名廠 B&O 的喇叭系統,提供相當好的聲場表現。
若單以試駕車輛來看,後座沒有設計出風口,對臺灣消費者而言,會是一大扣分。不過並不用擔心,由於 Focus 全球車的身份,雖然是位於科隆的 Ford Europe 主導開發,然而全球各地包含西班牙、美國、澳洲、中國等各地 Ford 的團隊亦有加入開發計劃之中,臺灣的福特六和亦不例外,因此各地使用者的需求亦均在產品的開發之中就列入考量。
以小亮參加的試駕活動,與中國媒體同梯次,中國福特便已向在場的中國媒體表示,中國的福克斯,將會配置打孔的真皮方向盤,歐規 Focus 塑膠製的門板,也將加上軟質的材料包覆,淺色內裝以及後座出風口系統。有趣的是,中國福克斯的車室後視鏡,還將整合有 USB 電源插孔,以便車主安裝行車紀錄器。
Focus 的塑膠門板其實質感不差,小亮並不在乎。但是後座出風口與後視鏡電源插孔,就讓小亮相當感興趣。以近年福特六和與中國福特產品開發及運作的密切結合,我相信,這些配備在臺灣的 Focus 上也將出現。然而,即便全團媒體持續向福特六和人員詢問,他們仍不願透露任何細節。因此究竟臺灣版的 Focus 會有什麼樣的設定,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Ford 的產品人員不斷強調,他們跳出過去的限制,底盤、車體均全部重新設計,光是外觀設計以及車室設計,在計劃開始的第 1 年,就使用了 26,000 公斤的油土。整個設計的設計工時合計超過 10 萬小時,建立的數位檔案資料量是第 3 代產品的 4 倍。在這樣大量的投入之下,他們非常自豪這款「全新」、「從 0 開始」打造的 Focus,是史上最好的 Focus。
關於這個論點,小亮認為,4 代以來的 Focus 各有其不同的風格,均十分亮眼,但是第 4 代 Focus 的內裝空間表現,的確是歷代最好的,非常精彩。而對愛開車的小亮而言,歷代 Focus 的操控與樂趣,總是讓我回味再三,第 4 代 Focus 全新的底盤、引擎及變速箱,是否帶來同樣的精彩,就讓小亮在動態篇中,與大家分享。
最近瀏覽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