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

3,456

c.c.

轎車

5

車型

515 - 590

1989 年於北美底特律車展上首度發表的 Lexus 品牌旗艦 LS 車系,不但是 Lexus 品牌成立以來推出的第 1 款大型豪華房車,更是肩負打響 Lexus 品牌重責大任的重量車款。其歷經了 6 年的車型研發時程、打造接近 450 輛原型車款、900 具原型引擎,上市前的車款測試里程超過 2700 萬公里,足跡更遍布全世界,終於打造出 Lexus 品牌第1款頂級房車旗艦 LS 車系。

Lexus 品牌旗艦 LS 車系 1989 年於北美底特律車展上首度發表,不但是 Lexus 品牌成立以來推出的第 1 款大型豪華房車,更是肩負打響 Lexus 品牌重責大任的重量車款。

以 Mercedes-Benz S-Class 及 BMW 7-Series 做為競爭對手的 Lexus 第1代 LS 車系,擁有車身長度達到 4,996mm 及軸距 2,814mm 的尺碼設定,藉以獲得極為寬敞舒適的車室空間表現,並藉由風洞測試創造出 Cd 風阻值僅 0.29 的優異表現,而雙色車身的設定,在當時大型豪華車市場上更掀起一股話題。

第1代 LS 400 車型搭載一具原廠代號 1ZU-FE 的 4.0 升 V8 自然進氣引擎,具備 250 匹最大馬力的輸出設定,搭配一具 4 速自排變速箱,由靜止起步加速至時速每小時 100 公里僅需 8.5 秒,極速則可達到每小時 250 公里。1992 年第1代 LS 400 車型推出小改款車型,除了外觀修飾外,更針對車輛機械結構進行了 50 項的更新工程,務使其各方面的表現更臻完美。

第 2 代 LS 400 於 1994 年 11 月正式推出,在維持與前代相近的車身尺碼下,擁有更長的 2850mm 軸距設定,雖然外觀與內裝格局與前代車款頗為近似,但實際上有 90%皆為重新設計或是創新的設計,其中包含了車體結構的強化、懸吊系統的提升、煞車效能的改善,在原廠刻意的塑身下,使得第 2 代 LS 400 較前代車款減輕了 95 公斤,不但有助於車輛油耗表現的改善,也可提升車輛性能的表現。

1994 年 11 月正式推出的第 2 代 LS 400 於,雖然外觀與內裝格局與前代車款頗為近似,但實際上有 90%皆為重新設計。

第 2 代 LS 400 仍舊配置一具 4.0 升 V8 動力,但動力輸出小幅提升至 260 匹的最大馬力表現,但在車身輕量化的助益下,使其由靜止起步加速至時速每小時 100 公里縮短至7.5 秒。第 2 代 LS 400 於 1997 年進行小改款動作,不但在車頭外觀換上了更為現代化的容貌,傳動系統也換上了一具 5 速自排變速箱,4.0 升 V8 引擎首度加入 VVT 可變正時汽門科技,最大馬力提升至 290 匹的表現。Lexus 總代理和泰汽車亦於 1997 年 10 月首度導入第 2 代 LS 400 小改款車型。

第 3 代 LS 車系於 2000 年北美車展上正式推出,車身尺碼較上一代車款有所增長,首度採用了一具排氣量增加至 4.3 升的 V8 引擎,最大馬力輸出雖維持在 290 匹的範疇,但扭力峰值增長至 44.3 公斤米,靜止起步加速至時速每小時 100 公里更進一步縮短至 6.7 秒,且藉由車身流體力學的持續進化,更降低至 Cd 風阻值僅 0.25 的出色表現。

2000 年北美車展上正式推出的第 3 代 LS 車系,藉由車身流體力學的持續進化,降低至 Cd 風阻值僅 0.25 的出色表現。

第 3 代 LS 車系車室配備亦較前代車款更加豪華,並首度提供與 Mark Levinson 合作打造的頂級音響系統。第 3 代 LS 車系於 2000 年 12 月正式在國內發表。2003 年第 3 代 LS 車系推出小改款車型,除了外觀更新及內裝配備的強化之外,傳動系統採用了全新設計的 6 速自排變速箱,動力輸出則維持原有的設定基礎。

第 3 代 LS 車系於 2003 年推出小改款車型,傳動系統改採全新設計的 6 速手自排變速箱,提升了傳動效率表現。

以 LF-Sh 概念車為基礎量產而成的第 4 代 LS 車系,於 2006 年北美車展上正式推出,第 4 代 LS 車系不但在身型尺碼上持續增加,更提供標準版及長軸兩種車型設定,動力部份更採用一具全新設計的 4.6 升 V8 引擎,讓動力輸出一舉提升至 380 匹最大馬力及 50.8 公斤米扭力峰值,此外更首度推出了油電混合旗艦車款 LS 600h 車型。

第 4 代 LS 車系於 2006 年北美車展上發表,提供標準版及長軸兩種車型設定,動力部份更採用一具全新設計的 4.6 升 V8 引擎,讓動力輸出一舉提升至 380 匹最大馬力及 50.8 公斤米扭力峰值。

LS 600h 採用 Lexus Hybrid Drive 油電複合動力系統,搭載全新設計 5.0L V8 引擎,具備 D-4S 燃油多重噴射系統、Dual VVT-i 雙連續可變正時控制系統、VVT-iE 電子式進氣閥門正時控制系統等技術,可輸出 394 匹馬力,而加入電動馬達的輸出後,更可達到總和約 438 匹的最大馬力。第 4 代 LS 車系於 2006 年 10 月導入國內販售,並提供標準版及長軸車型,而 LS 600h L 車款則是與 2010 年式小改款車型同步引進至台灣販售。

LS 600h 採用 Lexus Hybrid Drive 油電複合動力系統,以全新設計 5.0L V8 引擎加入電動馬達的輸出,可達到總和約 438 匹的最大馬力。

Lexus 在 2011 年紐約車展上,展出一部名為 LF-GH 的概念車,並在同年 8 月份正式發表採用全新家族設計語彙的第 4 代 GS 車系,名為「Spindle Grille 紡錘型」水箱護罩的辨識特徵,陸續現身於品牌個車系中;作為旗艦的 LS 車系,於 2012 年第 3 季正式推出以第 4 代 LS 為基礎,但外觀導入最新世代家族語彙設計的 LS 車系改款。外觀與內裝陳設進行大幅改款,動力系統則是沿續既有的 LS 460 與 LS 600h 兩種配置,同時 Lexus 也將 F Sports 首次導入 LS 車系,讓車系之產品戰力更顯全面。

Lexus LS 車系 2013 年式主要改變,在於外觀大幅度更動以及內裝陳設之改變,動力編成依舊為 LS 460 與 LS 600h 兩款。上圖為標準車型,下圖則為 F Sport 車型。

第 4 代 LS 改款的特點,除了導入「Spindle Grille 紡錘型」水箱護罩之外,重新設計的車室空間也是一大賣點,除了 12.3 吋 TFT-LED 液晶螢幕,搭配新一代 Remote Touch 直覺式資訊操控系統,提供完整資訊且安全效益,同時更首次導入駕駛模式選擇系統,提供 Normal、Sport、Eco、Comfort 以及 Snow 等不同模式選擇,Hybrid 車型的 LS 600hL 更配備有 EV 模式。臺灣市場在 2012 年 11 月中旬正式推出,共導入 LS 460、LS 460L 以及 LS 600hL 等車型。

Lexus 第 5 代 LS 車系,於 2017 北美車展上正式亮相,美國在 2017 年底上市,國內則是在 2017 年第四季末導入國內販售。

於 2016 年 12 月首度以底盤透視圖現身的 Lexus 第 5 代 LS 車系,於 2017 北美車展上正式亮相。新一代 LS 車系不但擁有全新的外觀及內裝配置,底盤更採用了自全新 LC 車系起始的 GA-L(Global Architecture-Lexus)新世代後驅底盤,並搭載了全新的 3.5 升 V6 雙渦輪動力。後續並藉由日內瓦車展的品牌發表活動中,推出新一代 LS 500h 車型。

新一代 LS 500h 採用首見於 LC 500h 的 Lexus 新世代多段式油電複合動力系統,這套系統由 3.5 升 V6 自然進氣引擎與兩具電動馬達所組成,純電行駛的巡航速度最高可達時速 140 公里。

緊接著於紐約車展上,推出性能化的 LS 500 F Sport,替這輛豪華旗艦配上更加霸氣的外觀、運動化調校的底盤,並同時提供汽油的 LS 500 及油電的 LS 500h 兩種動力選擇。且於 2017 年 6 月的深港澳國際車展上,再度發表了入門車型 LS 350。

Lexus 發表小改款第 5 代 LS,擁有造型經微調的外觀,舒適性提升的內裝,同時也針對底盤進行調整帶來更好的乘坐品質。

Lexus 於 2020 年 7 月發表了小改款第 5 代 LS 品牌旗艦房車,主要進化面向鎖定在提升舒適與寧靜品質,同時針對外觀與內裝進行小幅造型調整。原廠也藉 LS 小改款的機會公開名為 Lexus Teammate 的最新世代進階駕駛輔助系統,來減輕駕駛者長途駕車的疲勞感。小改款第 5 代 LS 預計 2020 年稍晚率先在日本上市,之後再拓展至全球其它市場。

在內裝配置部份,小改款 LS 車系 12.3 吋螢幕多功資訊系統位置前移 15 公分,並改為觸控式介面,且新增了 Apple CarPlay 及 Android Auto 手機連接機能,同時在排檔座後方新增一鍵進入加熱、通風座椅調整介面按鍵,藉此強化使用的便利性表現。

小改款 LS 外觀換上新款頭燈、前保桿造型也經過微調,車尾大致維持原有樣貌,後保桿設計稍有調整,尾燈組內部飾件材質從原本的鍍鉻式樣調整為黑色鋼琴木風格。車內陳設並未改變,但原廠表示座椅表面包套採用新的縫合方式,搭配經調整的內裡泡棉,可以提更柔軟、更具減震效果的乘坐品質。配備方面,擁有車內數位後視鏡,中控臺上的 12.3 吋螢幕多媒體系統現具有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智慧型手機連結能力。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