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的車手第一位起步——這是好規則嗎?
如果真的到續發車~大家排位賽會不會比慢呀!!
這樣排位賽怎麼賺錢😆
激白加工業
| |||
如果真的到續發車~大家排位賽會不會比慢呀!! | |||
排位也給正賽相同的積分啊😆
GP2正賽後的衝刺賽就是倒序發車, 不過只侷限在前八名
這幾年F1搞了一堆有的沒有的新規則.., 光是DRS就讓你的倒序發車沒看頭了...
這幾年F1搞了一堆有的沒有的新規則.., 光是DRS就讓你的倒序發車沒看頭了...
如果杆位車手要在正賽最後一排發車
那正賽規則也要改,例如超一台車積分+1
被超車一台扣一分,例如P9發車,完賽P6,加3分
P6起跑P9完賽,就減3分,允許有負分數
這樣積分才會反應正常的排名.
那正賽規則也要改,例如超一台車積分+1
被超車一台扣一分,例如P9發車,完賽P6,加3分
P6起跑P9完賽,就減3分,允許有負分數
這樣積分才會反應正常的排名.
Edd Straw懷疑,現在,這是否仍然是最好的办法,僅管它已經深深植根於F1的傳統中了。
這些天以來,對於像DRS和快速衰竭的輪胎的批評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了。人們批評這些措施本來是設計來改善這項運動的,但结果卻公然違背了F1的傳統。
其中一个傳統就是正賽按照排位賽的順序發車。但也不總是如此。八十年前,1933年的摩納哥大獎賽,大獎賽第一次採用了按照練習賽的圈速決定發車順序,代替了以前抽簽的辦
法。
那時,Achille Varzi(Tazio Nuvolari的偉大的對手)拿到了杆位。在人們列舉二戰前那些偉大對手時,這位意大利車手是常常被忽略的,這部分是由於他在三十年代後吸食麻非成癮。
但在他取得那一大串成積中,其中一個就是首位在正賽中贏得杆位的車手。
1933年的摩納哥大獎賽發車
以這種方式安排發車格位置的做法在它被採納時就已經不是什麼先進的做法了,但它被証明是持久耐用的。它是如此耐用以至於任何想要改變這種做法的想法看起來都像是對大獎賽的背叛,僅管這些年來進行了一些小修小改。毫無疑問的,如果排位賽的想法今天才被提出來,它也會被視作是嬌揉造作的。
如果規則改變了,變成以沒有追上前車時的速度來排序,那又會怎麼樣呢?毫無疑問的,車隊也一定會想辦法讓下壓力對其他賽車的尾流不那麼敏感,因為在前面的話就不可能領跑。這聽起來或許有點詭異,但不要忘了,需要是發明之母,特別是在賽車領域。
顯然,靠運氣安排發車位置不是長久之計,但那是的短程橢圓賽道的比賽與現在是很不相
同的。
對於那種認為只有從隊尾發車,靠能力一路超到前面才算是真正贏得比賽的車手而言,這里面有個古老的咒語。長程的比賽中,讓最快的讓手在最前面發車的做法經常被嘲笑。畢竟,這给了這些車手額外的優勢,而事實上他們並不需要這種優勢。
讓我們想一想。假如說我們想通過去掉現有的排位賽規則來讓比賽更有趣,那麼似乎唯一靠譜的方法就是在排位賽階段就能拿積分,然後倒序發車(這就有點不講理了)。
倒序發車的做法還是有其吸引力的。僅管在賽季初可能導致一種不幸的情況,即一位開著快車的頂級車手可能在賽季第一場比賽的第一圈就會退賽,而且在發車時,他與他真正的對手之間可能還隔著15輛賽車。
回想短程橢圓賽道的時代,你可以根據車手具體的等級來對他們進行分類。新手總是要在後面發車的,直到他們所取得的成積超過了某個臨界點。頂級車手的位置在隊尾之前。這套系統在車手積分榜排出時的賽季前四場比賽中比較適用。
如果我們在西班牙站就使用這套系統的話,就會產生一個有趣的發車位置。Max Chilton和Giedo van der Garde可能會排在新手們的頭排。再一次的,所有五個菜鳥都可能贏得菜鳥積分從而改變他們的排位,如下即為這個有趣的排位。
1. Charles Pic
2. Pastor Maldonado
3. Jean-Eric Vergne
4. Nico Hulkenberg
5. Daniel Ricciardo
6. Adrian Sutil
7. Sergio Perez
8. Jenson Button
9. Nico Rosberg
10. Paul di Resta
11. Romain Grosjean
12. Felipe Massa
13. Mark Webber
14. Fernando Alonso
15. Lewis Hamilton
16. Kimi Raikkonen
17. Sebastian Vettel
18. Max Chilton
19. Giedo van der Garde
20. Jules Bianchi
21. Esteban Gutierrez
22. Valtteri Bottas
這樣,車手積分榜的領跑者Vettel和Kimi就分別排到了第9和第8排,在他們前邊的是Hamilton和Alonso。當比賽開始時,這四人將產生多麼奇妙的爭鬥。特別是還應該考慮到這樣一種情況,即他們的賽車也必須被設計得適合超車,甚至在沒有DRS的時候。
如果這聽起來還不夠有趣的話,想想被某些人視作最近幾年來最精彩比賽的2005年的日本站:Kimi從第17位發車,在最後一圈超越Fisichella拿到冠軍,而Alonso從第16位發車,最後拿到了第3名。
Kimi在2005年日本站比赛中追击Fisichella
當然,排位賽是不會被放棄的,因為這個概念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取消它會被視為是...嬌揉造作的。我甚至不會打算嘗試一下我前面提到的做法,僅管它自有其吸引力。
它對於正賽的本質卉產生多種影響。可能一下子就讓DRS和快速衰竭的輪胎變成雞肋,因為沒有這些東西,超超也是必須的。畢竟,大獎賽是它自己的規則框架的產物。
重點是,現在某些被視為不可違反的大獎賽本身固有的東西,也曾經只是一個新的創意而已。而這項創意(嬌揉造作的創意)卻改變了這項運動接下來八十年的發展歷程。
http://bbs.hupu.com/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