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駕駛座上環顧四週,不得不再次表揚 Honda 汽車以駕駛為出發點的設計工學。駕駛座位非常輕易地就可以調整到最適合的位置,而四週視野的設計,也非常符合駕駛行為上的需求。在 1990 年代之後,流線的造型及車艙前移的設計概念,讓車輛上的 A 柱較之前的車款都來得傾斜低矮。從外觀來看,這樣的造型的確帶給消費者不同的感受,但是從駕駛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設計往往讓視角中最為重要的角落,被粗大的 A 柱所阻檔,對於行車的安全是一大威脅。但是 Stream 的 A 柱,和其他車輛的大小相去不遠,角度也差不多,但是其位置的安排讓駕駛在轉彎之時,依舊能清楚地掌握每一個重要的訊息,而不會有看不到的心理壓力,讓整個駕駛的心情頓時輕鬆了不少。精湛的造車工藝,在這個小小的地方,再次展露無遺。
期盼已久
挾著 2000 年日本年度風雲車、月販 12,000 台的威力,讓 Honda Stream 未演先轟動!事實上,由於週休二日的來臨,再加上多款休旅車如雨後春筍般地上市,讓許久未有類似新作的南陽實業,終於有了新動作。在眾人殷殷期盼下,南陽於今年六月引進這款在日本深受好評的休旅車─Stream。
搭載 Honda 新世代智慧型 i-VTEC 2.0L 引擎的 Stream,目前每年在台灣地區的配額為 1000 輛,並預計每月將引進 200 台左右。至於在產品定位方面,總代理南陽賦予她「全方位多功能的都會新式乘用車」的責任,主要目標群鎖定在三代同堂小家庭,並希望能與 CR-V 主要引領的小家庭都會新式乘用車市場作區隔。
擁有這麼多響噹噹的名號,事實上,u-car 編輯部的同仁們早就等她很久了!嘿嘿嘿…走!讓我們開著 Stream,出發到淡水漁人碼頭。
超人氣海豚造型 簡單又討喜
打從見到 Stream 的第一眼起,就深深被她可愛、討喜的模樣吸引,也霎時頓悟她在日本熱賣的道理何在。
在整體造型設計的概念上,Stream 採用的是許多設計家偏愛、消費者喜愛的「海豚」為基調。如海豚身軀般優雅的線條,從車頭、車身延伸至車尾,勾勒出 Stream 的簡單大方、乾淨俐落;而前寬後窄的圓弧造型車窗,搭配上以海豚跳躍的線條所畫出的流線型車頂,則呈現了 Stream 在車身的特殊視覺效果,活潑動感卻絲毫不影響空間;在流行趨勢上,Stream 也不惶多讓,採用的是近年來多款日系車種十分愛用的表現方式:拉高的車身、短車頭造型。
「哼!我就是不同」從細部設計看 Stream,則更見她獨樹一格的堅持。首先,就從她的靈魂之窗─頭燈說起吧,超大面積的廣體式三和一晶鑽頭燈,彷若深邃而迷人的大眼睛,任誰都無法不被她吸引,也明明白白地宣告著她與其他競爭對手絕對不同;為了安全性與辨識性,所採用的挑高後車燈,雖然為一般常見,但在呼應整體造型上所畫出的弧線設計,則與時下許多休旅車上較為方正的線條有著明顯的差異。兼具簡潔與細緻;時尚與獨特,如果說,其他競爭車種是「純」日裔或者美裔或者歐裔的話,那麼 Stream 大概就是揉合東西方的歐日混血了吧!
「這甲瓦最?」、「媽媽,你看!」咦!赫見一旁釣魚的阿伯、卿卿我我的情侶、散步中的母子檔,有的好奇地詢問;有的目不轉睛地忘了身旁的小寶貝;有的則臭屁地對女朋友談論起汽車知識…。嗯!看來,可愛又具親和力的海豚造型,果然超人氣。
駕駛空間初體驗
打開 Stream 的車門,坐進了這輛馳名遠近的新世代休旅車,原本期待的是像大型休旅車那般高人一等的座位、廣體客艙般的車寬,以及並不靈活的操控反應與左搖右晃的懸吊設定。大出意料的,這一切問題在 Honda Stream 身上都沒有出現。
坐在 Strean 的駕駛座上,駕駛姿勢與一般的房車相當,車體的寬度也與一般轎車相去不多,沒有特別寬闊的感覺。更簡單的描述,這就是一輛拉長、有三排座椅的轎車,習慣於駕駛一般房車的駕駛朋友,在坐上 Honda Stream 之後,完全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以 Honda Ferio 底盤改良而來的 Honda Stream,對於 Ferio 的車主而言,根本只是將原本的後行李廂,改成了第三排的乘座空間。
坐在駕駛座上環顧四週,不得不再次表揚 Honda 汽車以駕駛為出發點的設計工學。駕駛座位非常輕易地就可以調整到最適合的位置,而四週視野的設計,也非常符合駕駛行為上的需求。在 1990 年代之後,流線的造型及車艙前移的設計概念,讓車輛上的 A 柱較之前的車款都來得傾斜低矮。從外觀來看,這樣的造型的確帶給消費者不同的感受,但是從駕駛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設計往往讓視角中最為重要的角落,被粗大的 A 柱所阻檔,對於行車的安全是一大威脅。但是 Stream 的 A 柱,和其他車輛的大小相去不遠,角度也差不多,但是其位置的安排讓駕駛在轉彎之時,依舊能清楚地掌握每一個重要的訊息,而不會有看不到的心理壓力,讓整個駕駛的心情頓時輕鬆了不少。精湛的造車工藝,在這個小小的地方,再次展露無遺。
空間配置功力不俗
駕駛座良好的乘座經驗,讓試車小組興奮地在三排座椅之間爬上爬下的,想要看看 Honda 在這樣一輛小小的休旅車中,到底還能有著什麼樣的能耐呢?雖然 Stream 的車寬並不寬,但由於車體刻意拉長的結果,造成第二排第三排的乘座客間,有著極具水準的表現。個性偏激的試車小亮,在摸一摸第二排厚實的發泡襯墊以及極符合人體工學的外型設計後,對於第二排良好的乘座感受已經了然於胸,決心直接試坐 Stream 的第三排座椅,看看到底這排由兩塊薄薄板狀物所構成的座椅,是否真能符合一般成人的乘座需求。
Stream 的第三排座椅與其個轎式休旅車的第三排座椅一樣,為了與空間以及功能折衷,在材質、體積、結構上都做了犧牲。Stream 的第三排座椅的空間一樣可以變成行李空間,第三排座椅則是收藏於車艙的地面,使用時不需要拆裝搬移,十分方便。看著這兩塊薄薄的座墊,到底能有多少的吸震的效果,一直讓小亮存疑。但是在親身坐上第三排的空間之後,讓我不由得再為 Stream 起立鼓掌。座墊的設計恰如其份,所以乘坐時一點都沒有不適的感覺。車身適度的拉長,所以第三排座椅的腿部空間十分地充裕,一點也不顯侷促。真的要挑剔,為了符合海豚造型而略為降低的車頂,讓第三排乘客的頭部較易感受到壓迫感,但是仍有餘裕,並不會直接碰上車頂。而小亮的身高 173,體重 100,以這樣的體型能在第三排內有如此寬裕的活動空間,足可見 Honda 不凡的工藝設計。
駕駛空間初體驗
在被 Stream 空間上優異的表現深深的感動過後,不禁讓試車人員想要再看看 Stream 的操控表現如何。對於一輛休旅車要求操控,似乎有點超過,但是車頭上那具閃亮的「H」廠徽,讓我們仍不禁對 Stream 的操控有所期待。尤其那具 156 匹馬力的引擎,更讓我們對其反應的渴求,更加熱烈。
點著了引擎,慢慢地拉上柏油路面。Stream 的隔音效果十分的優良,因此讓試車組在行駛的途中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引擎的運轉十分綿密而順暢,引擎室的隔音也相當不錯,在油門直灌下去時,仍不會發覺引擎的吵雜。
先來段直路的加速測試。156 匹馬力,在踏下油門之後的回饋,似乎沒有帳面數字那麼令人熱血激昂,但在休旅車的範疇之內,仍屬於相當不錯的。畢竟這是讓闔家同樂的車,不是讓人參加加速賽的勁駒,一切只要比夠用再好上一些,就可以算是完美了。
那轉彎的效果又是如何呢?在開過了 Ferio 之後,對新一代 Honda 對於舒適的追求早已心裡有數。試著將方向盤轉向彎點,方向盤的回饋一樣是不夠輕晰,但是輕鬆無壓力的操作確實讓帶著渡假心情的人們可以更快樂的享受假期的愉悅。即便如此,在彎道中的靈敏還是有著 Honda 的傳統優質血統在,只是轉向稍顯不足。
再多打一點方向盤,Stream 的車身開始作出兩段式的轉向反應。兩段式?沒錯,在方向盤操作的幅度再大一點的時候,Stream 在彎道上的反應,將會呈現出兩段式的反應。在剛入彎時,Stream 的車頭會隨著方向盤的作動,向著彎點轉去,但是稍顯不足的轉向,和之前的反應相同。但是隨著車身繼續著入彎的動作,車身的重心開始向彎外移動之時,Stream 的車尾,表現出比車頭更活躍的反應,整臺 Stream 會出現輕微旋轉的現象,車尾的滑移角開始超過了車頭,結果車身的反應成為中性,甚至是轉向過度,十分的特別。
這個現象,在 Ferio 上並沒有發生,合理的解釋便是 Stream 那加長加大的車尾空間所帶來額外的重量,讓其在彎道中的表現與 Ferio 不盡相同。而這個獨特的反應,也讓 Stream 在駕駛上,增添了不少的樂趣,甚至有點在開 karting 甩尾的錯覺,十分具有娛樂效果。但是在第一次測出這個特點之時,仍是不免的吃驚一下。而有著這樣的特性,讓我們不得不對其過彎的極限有所懷疑。所幸,在反覆的測試之下,其過彎極限仍然不錯,符合 Honda 血統的正宗,因此在油門和剎車的控制上,仍能輕鬆應付,不需過份的緊張。但還是建議 Stream 的車主,在熟悉 Stream 這項轉向特質及深度較深的剎車踏板之前,謹慎地控制車身的重心,以免一時吃驚,造成意外。
我們的結論
Stream 的空間設計頗優,由一輛轎車的底盤上,能發展出如此符合駕駛經驗,又能別具巧思,空用利用率一等一的 RV 車種,無怪乎 Honda 能打破年產量 400 萬輛的迷思,在競爭的全球市場上,仍然保有單兵作戰的能力,其造車工藝果然不凡。綜觀 Stream 的整體,底盤的二段式反應極為別緻有趣,但需要稍稍的適應,算是唯一在汽車本質上,不能拿到 90 分的項目,但也仍有 80 分的價值。車室內只有絨布椅的設計,源自於市場風格的不同,也僅能算是非戰之罪,而競爭對手中亦不乏沒有皮椅的產品,並不造成競爭力上的低落。若真正要深究,108 萬元的售價,應該是在販售上的最大的障礙,也是讓這輛優質的產品與愛車人接觸最大的阻力。但從近來街頭 Stream 不低的能見度看來,優質的產品力已經獲得消費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