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內線車道行駛風險與親身經歷
除了超車不要長佔最內線就好了😞
整條高速公路處處風險😲
外線都是龐然大物的機械獸😝
其實也安全不到哪裡😌
小心駛得萬年[車]🙂
於
2007/12/07 09:44:07
發文
| |||
之前報載女導演死亡車禍,我的妹婿親眼看到其事故現場。 我妹婿在回南部的路上,行使中山高時,開在最外側車道,在當時的車陣中,我妹婿算是排第三輛。 當行駛苗栗段時,看到中間分隔島卡著一輛車,一個人橫掛在樹上,而該名女導演就躺在內線車道。 在急煞車的同時,我妹婿,眼睜睜的看著第一輛行駛內線車道的車,煞車不及的同時,不偏不倚的輾過女導演。 而第二輛中間車道的車,也在緊急煞車、作動態迴避的同時,也撞到些許東西。 而我妹婿,身為第三輛車,因距離較充足,且加上行駛外線車道,充分閃過了所有"障礙物"。 但他看到的是,女導演的斷手跟斷腳,散佈在路上~~~ 事後,嚇的他第二天要北上時,將車放南部,轉搭高鐵北上,並心有餘悸的告訴我,如果他早個五秒開內線車道,今天輾過女導演的就是他了。真是令人難過。 這則經驗告訴我們,行駛內線車道的風險,比較上好像大上許多。 而我個人遇到的是,在前面車緊急煞車不及,在小弟我即使保持約70公尺,加上行使內線車道,中間車道有車的同時,應閃避不及造成追撞,花了我10萬元大洋~~~ 真是痛啊~~ | |||
「這則經驗告訴我們,行駛內線車道的風險,比較上好像大上許多。」很奇怪的結論....😰
這次因為車禍發生在內線車道,所以外線車道比較安全。
下次如果車禍發生在外線車道,不就變成內線車道比較安全了!
結論不能這樣下啊!!😌
國道、一般到路,只要有交通的地方,當然處處是風險,但是否真的有比率上的差距,除了駕駛習慣和命運外,是蠻值得討論的。
可能是個人和妹婿的親身經歷,加上這幾十年來,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車禍比率來看,有九成以上都位在內線車道,所以對內線車道的風險感受比較深刻。
事實上,就所見的實例上,被其他車禍事故波及率而言,內線車道確實也較容易受對象車道的車禍事故波及。
可能是個人和妹婿的親身經歷,加上這幾十年來,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車禍比率來看,有九成以上都位在內線車道,所以對內線車道的風險感受比較深刻。
事實上,就所見的實例上,被其他車禍事故波及率而言,內線車道確實也較容易受對象車道的車禍事故波及。
中山高南下豐原后里路段似乎常發生事故
因為要到豐原后里時會常無預警車多急減速
個人日前親眼見的例子
同樣路段,車子很多但速度大家都在90~100 Km/m之間
突然眼前所有車輛煞車燈亮起
由於我當天似乎有預感所以都刻意拉大車距,因而可以慢慢減速
此時眼裡由車內照後鏡瞄到一部銀色改裝過的tercel快速由外車道飆來
由於所有車輛都在減速我心理想這傢伙再不煞車就要變成打保齡球了
我在中央車道,他快速的由我前方切入道內車道
我跟我老婆講有車子要追撞撞車了,一部BMW要倒楣了
此時只見那部車緊急煞車,一陣煞車聲與青煙,車尾跳起
這位飆仔跟他的改裝Tercel已經撞到護欄裡去了
BMW則是幸運逃過一劫
因為要到豐原后里時會常無預警車多急減速
個人日前親眼見的例子
同樣路段,車子很多但速度大家都在90~100 Km/m之間
突然眼前所有車輛煞車燈亮起
由於我當天似乎有預感所以都刻意拉大車距,因而可以慢慢減速
此時眼裡由車內照後鏡瞄到一部銀色改裝過的tercel快速由外車道飆來
由於所有車輛都在減速我心理想這傢伙再不煞車就要變成打保齡球了
我在中央車道,他快速的由我前方切入道內車道
我跟我老婆講有車子要追撞撞車了,一部BMW要倒楣了
此時只見那部車緊急煞車,一陣煞車聲與青煙,車尾跳起
這位飆仔跟他的改裝Tercel已經撞到護欄裡去了
BMW則是幸運逃過一劫
| |||
中山高南下豐原后里路段似乎常發生事故 因為要到豐原后里時會常無預警車多急減速 個人日前親眼見的例子 同樣路段,車子很多但速度大家都在90~100 Km/m之間 突然眼前所有車輛煞車燈亮起 由於我當天似乎有預感所以都刻意拉大車距,因而可以慢慢減速 此時眼裡由車內照後鏡瞄到一部銀色改裝過的tercel快速由外車道飆來 由於所有車輛都在減速我心理想這傢伙再不煞車就要變成打保齡球了 我在中央車道,他快速的由我前方切入道內車道 我跟我老婆講有車子要追撞撞車了,一部BMW要倒楣了 此時只見那部車緊急煞車,一陣煞車聲與青煙,車尾跳起 這位飆仔跟他的改裝Tercel已經撞到護欄裡去了 BMW則是幸運逃過一劫 | |||
這個開拖鞋的雖魯莽,最後還算聰明,
要不然親上米漿,這下有得賠.
「在前面車緊急煞車不及,在小弟我即使保持約70公尺,加上行使內線車道,中間車道有車的同時,應閃避不及造成追撞,花了我10萬元大洋」,呃....,敘事表達能力研判跟小五生差不多,一個小五生輕輕鬆鬆就上U-CAR發表言論,可見台灣地區網際網路的發達與電腦的普及程度之高。
一般市售車在100公里~0的煞車距離
不是40公尺左右就可煞停了嗎?
怎麼車距保持70公尺還會煞不住?
難道你時速200公里?
😞
不是40公尺左右就可煞停了嗎?
怎麼車距保持70公尺還會煞不住?
難道你時速200公里?
😞
| |||
在這裡嘴砲簡單 在路上開車困難 | |||
😞
說得速阿!
| ||||||||||||
「這則經驗告訴我們,行駛內線車道的風險,比較上好像大上許多。」很奇怪的結論....😰 這次因為車禍發生在內線車道,所以外線車道比較安全。 下次如果車禍發生在外線車道,不就變成內線車道比較安全了! 結論不能這樣下啊!!😌 | ||||||||||||
事實是如此 "內線車道的風險確實比較大上許多",只是許多人考慮不夠.
內線車道首先面對的是同向要高速超車的車輛,內線車道是有規定的超車用車道,
這車道遭追撞比率自然較它車道要高.
對向車道如車禍衝到內線車道也是比率較高,
最重要一點是內線車道如有車禍,除了右側有車道可以閃避,左側是欄杆完全沒機會,
這不如其他車道兩邊有車道可閃避.
內線車道又是車速最快的車道,高速公路大車禍幾十輛撞一堆,開內線車道的車一定
躲不掉,不是撞車就準備被撞,沒撞也要被堵在裡面.只有開最外側的車可利用路肩迅速脫離現場.
| |||
「在前面車緊急煞車不及,在小弟我即使保持約70公尺,加上行使內線車道,中間車道有車的同時,應閃避不及造成追撞,花了我10萬元大洋」,呃....,敘事表達能力研判跟小五生差不多,一個小五生輕輕鬆鬆就上U-CAR發表言論,可見台灣地區網際網路的發達與電腦的普及程度之高。 | |||
你不是當事人,當時的狀況與車況,非像你這種頭腦簡單,嘴巴臭的人可以得知的,就像你所述的一樣,台灣地區網際網路的發達與電腦的普及程度之高,讓你這種沒大腦的人也能上線發表論文,見證我國資訊建設普及的程度。
| |||
應該是小四的程度.. | |||
你的無知,更甚於K8,靠嘴巴開鍵盤車,誰都會。
| |||
一般市售車在100公里~0的煞車距離 不是40公尺左右就可煞停了嗎? 怎麼車距保持70公尺還會煞不住? 難道你時速200公里? 😞 | |||
車齡已久,加上車況不好,所以無法像理論數據般的煞停~~~
自從二三年前一個傢伙作緊急閃避動作差點撞到我之後,若車流不大,外側也沒重車,小弟通常以最高速限開外側,至少有狀況還有路肩可閃,若在中內側,要閃到旁邊很可能被旁邊車子追撞,尤其是先重踩剎車再切換車道
於
2007/12/07 17:37:02
發文
| |||
事實是如此 "內線車道的風險確實比較大上許多",只是許多人考慮不夠. 內線車道首先面對的是同向要高速超車的車輛,內線車道是有規定的超車用車道, 這車道遭追撞比率自然較它車道要高. 對向車道如車禍衝到內線車道也是比率較高, 最重要一點是內線車道如有車禍,除了右側有車道可以閃避,左側是欄杆完全沒機會, 這不如其他車道兩邊有車道可閃避. 內線車道又是車速最快的車道,高速公路大車禍幾十輛撞一堆,開內線車道的車一定 躲不掉,不是撞車就準備被撞,沒撞也要被堵在裡面.只有開最外側的車可利用路肩迅速脫離現場. | |||
事實是如此 "外線車道的風險確實比較大上許多",只是許多人考慮不夠.
外線車道首先面對的是同向要從交流道上來的車輛,外線車道會和規定的加速用車道會合,
這車道遭追撞比率自然較它車道要高.
路肩超車的車輛衝到外線車道也是比率較高,
最重要一點是外線車道左右兩側都有車子會硬插進來,
這不如內線車道只有一邊有車道可插入.
外線車道又是大型重車最多的車道,高速公路大車禍幾十輛撞一堆,開外線車道的車一定
躲不掉,不是撞車就準備被撞,沒撞也要被堵在裡面.只有開最內側的車因距離較遠可以迅速脫離現場.
於
2007/12/07 17:41:30
發文
| |||
自從二三年前一個傢伙作緊急閃避動作差點撞到我之後,若車流不大,外側也沒重車,小弟通常以最高速限開外側,至少有狀況還有路肩可閃,若在中內側,要閃到旁邊很可能被旁邊車子追撞,尤其是先重踩剎車再切換車道 | |||
外側車道多有慢速重型車,用最高速限開外側車道的結果,
就是要一直換車道超車,這增加了更多危險性。
要避開狀況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安全距離和安全車速,而不是閃路肩,
路肩的寬度較小,路面較差,狀況較多,出事機率更高,非不得已不建議使用。
| ||||||||||||
你的無知,更甚於K8,靠嘴巴開鍵盤車,誰都會。 | ||||||||||||
先受汙辱後反擊還受壞評,給壞評的人,可見你平常做人,不是無知,就是成功的可以,感謝不盡.
最外側車道大車車陣出事更大條
內線車道小車對小車安全系數高一點
內線車道小車對小車安全系數高一點
我妹婿在回南部的路上,行使中山高時,開在最外側車道,在當時的車陣中,我妹婿算是排第三輛。
當行駛苗栗段時,看到中間分隔島卡著一輛車,一個人橫掛在樹上,而該名女導演就躺在內線車道。
在急煞車的同時,我妹婿,眼睜睜的看著第一輛行駛內線車道的車,煞車不及的同時,不偏不倚的輾過女導演。
而第二輛中間車道的車,也在緊急煞車、作動態迴避的同時,也撞到些許東西。
而我妹婿,身為第三輛車,因距離較充足,且加上行駛外線車道,充分閃過了所有"障礙物"。
但他看到的是,女導演的斷手跟斷腳,散佈在路上~~~
事後,嚇的他第二天要北上時,將車放南部,轉搭高鐵北上,並心有餘悸的告訴我,如果他早個五秒開內線車道,今天輾過女導演的就是他了。真是令人難過。
這則經驗告訴我們,行駛內線車道的風險,比較上好像大上許多。
而我個人遇到的是,在前面車緊急煞車不及,在小弟我即使保持約70公尺,加上行使內線車道,中間車道有車的同時,應閃避不及造成追撞,花了我10萬元大洋~~~
真是痛啊~~